推广 热搜:

市场引发对通缩担忧?央行行长回应

   日期:2024-07-18     浏览:28    

据国新网消息,1月24日,国新办举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路透社记者提问,去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低通胀态势,个别月份也出现了CPI和PPI同时下降的情况,所以也引发市场对通缩压力的担心。想问一下,央行今年怎么看物价的走势?用什么样的政策举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通缩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潘功胜表示,最近媒体记者、学者讨论这个问题是非常多的,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从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稍长的时间跨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过去几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和中国价格水平变化轨迹和它背后的逻辑看。我记得,在几年之前疫情发生的时候,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重大冲击,再叠加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的影响,主要经济体通胀普遍快速上升,美国的通胀(CPI)最高点在2022年6月份达到9.1%。欧元区通胀最高点在2022年10月达到10.6%。

对于中国来说,在疫情期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我们没有大收,也没有大放。产业链和供给能力健全,仍然保持了平稳的运转。在当时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的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没有通胀和通缩的问题。2021年、2022年中国的CPI涨幅分别是0.9%和2%。

疫情之后,为了应对高通胀,美欧主要央行快速、高强度调整货币政策,仅仅一年多时间,美联储加息11次,上调政策利率525个基点,欧央行加息10次,上调450个基点。从历史上看,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这么快速、大强度地调整政策利率,是很少有的。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在疫情结束之后逐步得到了恢复,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行。我们看到,美欧的通胀水平已经由前期10%的高点回落到目前的3%左右。我们认为,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快速超预期下跌,也对中国的价格水平带来影响。我刚才讲的是从全球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形象一点说,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从十楼掉到三楼,中国从二楼掉到一楼。这是整体的宏观背景。

从国内来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物价水平低位运行,这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2023年CPI涨幅为0.2%,较上一年明显下降。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多个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也预测,随着内需持续好转和外部价格形势变化,2024年中国的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

回到第二个问题,人民银行会有什么样的政策举措?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中,将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有三点想法跟大家分享。

一是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要坚守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优化金融资源投向。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同时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

三是加强金融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是一个超越金融范围的、更为宏观的问题,要发挥政策合力,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消费驱动战略,着力支持扩大内需,推动供需匹配,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原文链接:http://www.yf163.com/hq/7337.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市场引发对通缩担忧?央行行长回应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