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类产品,正占领美国街头
就像当年共享单车席卷中国城市那样,e-bike正在占领美国街头,自行车店橱窗最显眼的位置早就换成了最新款e-bike。e-bike作为一把利器,能帮助中国自行车行业在欧美市场切开突破口。而借助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国内优秀的创业团队仍有机会在全球化市场大展拳脚。以下是《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3月的报道。
E-bike大火,中国制造出海新赛道?
莱文独自住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对这个86岁的单身老人来说,每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诊所复诊和采购日常用品。去年8月,莱文在亚马逊上买了一台折叠式电助力自行车,更流行的叫法是e-bike,这个新潮玩具让莱文日常出行轻松了不少。
"速度够快",美国公路自行车骑手泰德在疫情后迷上了骑e-bike兜风,他称自己那台"结实的小自行车"为"野兽""山路杀手"。第一台e-bike被妻子霸占后,他寻觅良久,今年1月终于又在网上买到了一台新的宽胎电助力自行车。
他们网购的电助力自行车虽然品牌不同,却都来自中国。
"去年全世界750万台e-bike,中国占了300万~330万台。"大鱼智行联合创始人、CEO马宇驰曾在媒体上表示。对未来几年电助力自行车的市场发展,多家国际调研机构给出了复合年增长率10%以上的预期,超过全球自行车行业总体预计增长水平。
很难想象,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单价上万元的e-bike一度供不应求,逆势快速增长,甚至被行业调研机构预测,将跑出一条千亿美元量级的新赛道。
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自行车生产能力,但长期在中低端市场打转,踏进这波e-bike热潮,国产品牌能否凭借供应链优势跻身第一梯队?
3月8日,江西九江市湖口县一家工厂内,员工正在生产出口的折叠式电助力自行车。图/IC
比想象中更火
就像当年共享单车席卷中国城市那样,e-bike正在占领美国街头,自行车店橱窗最显眼的位置早就换成了最新款e-bike。
据德勤统计,美国电助力自行车销量几乎翻了一番,从2019年的29万辆增至2021年的55万辆。同一时期,市场研究机构NPD集团指出,美国电助力自行车的销售收入增加了两倍多,从2.4亿美元增至7.78亿美元。
尤其在疫情后,e-bike开启了极速增长模式。轻型电动汽车协会(LEVA)数据显示,美国2021年进口了超过79万台e-bike,同比上年增长了70%。2021 年,美国人购买的 e-bike 数量已经超过了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的总额。
而在e-bike的最大市场欧洲,德国、荷兰等自行车大国近两年e-bike市场增速均超过了30%,欧洲自行车工业联合会(CONEBI)、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预测,2025年欧洲e-bike市场销量有望突破1200万台。
在美国,中国品牌大鱼智行e-bike的市占率达到了40%以上。美国公路自行车骑手泰德网购的两台自行车就来自这家公司。
"出海前四年,每年销量都是翻倍增长。"深圳市大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金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因疫情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基本与2021年持平,实现了50万台的出口量。
从外观上看,e-bike与传统自行车相差无几,保留脚蹬,电机通常安装在车身中间或轮毂中。简单理解,e-bike就是在传统自行车基础上增加了"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
"e-bike实现了人力和电力的混合输出。"田金良介绍说,如果人力骑不动了,就加点"电力"。e-bike兼具运动和娱乐功能,"让骑行更省力",这也是e-bike与国内"小电驴"的根本区别--不能脱离人力而纯靠电力驱动。
"电机启动并不是生涩或突然的感觉,更像是五岁学骑自行车时,父亲从背后轻轻地推了一把。"美国作家帕特里夏·马克思体验过e-bike骑行后在《纽约客》撰文写道,更令她惊奇的是"车身的稳定控制",滑行下坡时,马达能敏锐地察觉到"什么时候不被需要",这就不得不提到e-bike中的高科技"扭矩传感器"。
在骑行过程中,传感器实时监测踩踏动作对底部中轴施加的扭矩和中轴转速,并将这些信号反馈给动力控制系统,从而根据相应运动模式的算法进行助力输出。"2017年以前,力矩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近年随着电助力技术的发展,国产力矩传感器已经与国际水平相当,且更具性价比。"田金良说。
在美国城市骑行e-bike,踏板辅助或油门辅助的电助力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超过32公里,在欧洲,e-bike的速度更是被严格控制在25迈以内。尽管速度明显不如国内小电驴,e-bike在欧美市场仍散发着致命吸引力。
疫情暴发后,大众对"公共出行"的恐惧和对"户外运动"的渴求进一步释放了e-bike的市场需求。欧洲公交票价越涨越高,在德国柏林,购买地铁月票通勤一年的花费要近千欧元,而大多数e-bike价格在1000~3000欧,买辆e-bike骑三五年,或许还更划算。
在追求"低碳环保"的路上,"油改电"已然成为出行领域的一大必然趋势,各国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更是让e-bike成了最经济实惠的出行方案。
2021年11月1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重建美好未来法案》,凡购买两轮电动车的国民可享受车身售价30%的税收减免。欧洲各国更早便出台了e-bike相关补贴政策,2018年1月起,法国巴黎大区为对抗城市污染,为购买电动自行"货车"(包括e-bike)提供几百到上千欧元的补贴,包括德国、荷兰、意大利和比利时在内的十多个欧洲国家都启动了类似补贴计划。
2020年,荷兰e-bike品牌VanMoof在欧美市场销售额增长显著,以德国和美国市场涨幅为例,分别达到了226%和138%。叠加区域冲突、能源危机、生活成本上涨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欧美居民将e-bike作为新的首选代步工具。
财政难题助推了"运动式出行"
提前布局的多家中国国产品牌,刚好赶上疫情带来的市场红利。
2017年前后,国内曾出现一波创业小高峰。"我们是在短途出行电动化的赛道上,从独轮车过渡到两轮车的。"田金良回忆说,为避免落入传统电动车领域的激烈竞争,大鱼智行进一步定位到了自行车电动化的细分市场。
国产自行车龙头企业千里达也是从2016年开始探索。2021年5月,千里达投资创立了电助力自行车品牌十方运动科技(TENWAYS),致力于解决城市通勤,主要面向欧美消费者。据官方介绍,TENWAYS成立短短一年,便获得IGG众筹超85万美元,并在荷兰设立了销售总部,铺设了超200家实体门店。
市场快速发展,涌现出VanMoff、Cannondale、Rad Power等众多新兴国际品牌,捷安特、闪电、崔克等自行车老品牌也开始推出e-bike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有独立网站的e-bike品牌已经超过300家。
豪车品牌也盯上了电动自行车。紧随奥迪、兰博基尼、宝马脚步,世界三大跑车品牌之一的保时捷也发布两款电动自行车,Porsche e-Bike Cross和Sport,售价分别为9500美元和11750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美元,2020~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0.5%。
大鱼智行联合创始人、CEO马宇驰曾作出过更乐观的预估,"目前行业格局未定、足够分散",按照平均1000美元一台e-bike估算,100万台出货量就意味着一家流水10亿美元的公司,"到2025年,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同时容纳至少20家这样的公司。"
资本闻风而动。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至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包括电摩托企业和e-bike项目在内,先后已有超20家两轮电动企业获得融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单笔融资额度最高的是由高瓴领投的荷兰品牌VanMoof的C轮融资,达1.28亿美元,VanMoof号称"电动自行车中特斯拉"。此外,高瓴还参与了TENWAYS的两次投资。
"出行方式之间的竞争也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经济危机一直以来都为自行车的发展推波助澜。"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兰在《自行车的回归:1817-2050》中阐述,只要自行车始终保持它的价格优势,且易于打理、方便使用,那么,一旦财政方面出现困难,上至决策者、下至使用者都会奔向自行车,把它作为解决经济问题的首选。一旦经济危机转化为一次历史持久的萧条,原本打算投入给汽车行业的资本也许会转而投向所谓"运动式出行"的方式,也就是步行与自行车。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E-bike正占领美国街头,为何逆袭欧洲市场?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